爬上爬下 促進本體覺
這個階段的孩子,開始在遊戲場展現爬上爬下的能力。不論是繩索結的網、金屬圈的步梯或垂直的攀岩壁,都是有助於增進孩子攀爬能力的好設施。
3~8歲的孩子喜歡攀爬
當孩子適應了溜滑梯的高度、肢體靈活度也提升以後,會逐漸將興趣轉移到攀爬。對孩子而言,爬高不但是肯定自己的運動能力,同時也在挑戰膽量。但是,有的孩子爬起來像隻小猴子一樣靈活,有的卻才爬了兩三格就開始喊救命,主要差別,就在於本體覺的敏感度。
攀爬能力與本體覺相關
本體覺是統合肌肉、關節、骨骼等組織的知覺,它讓大腦知道,身體現在的姿勢(即使把眼睛閉上,也能清楚雙手擺的位置)和身體各部位的動作(例如雙腳正在行走)。當我們爬上爬下時,眼睛不需要一直盯著階梯看,也能靠本體覺順利移動。一般而言,只要高度不是高到令人害怕,3歲孩子都有攀爬的本事。如果爸媽覺得孩子1.肌耐力差;2.站時彎腰駝背、坐時像蟲一樣扭來扭去、走路經常跌倒撞傷;3.玩起玩具像個破壞狂、常因太過用力而弄壞器具,就可能是孩子的本體覺發展得不夠好。
除了讓孩子從小按部就班地練習趴、爬、走、跑、跳之外,學習控制肢體、力道輕重和速度快慢也相當重要。爸媽可和孩子玩躲貓貓、123木頭人等遊戲,讓孩子在動靜之間練習控制肢體;或抓住孩子的雙腳,讓他用兩隻手前進,鍛鍊上半身的肌耐力。當然,藉著遊樂設施練習爬上爬下,對於促進本體覺更是事半功倍。
孩子的攀爬能力發展…詳全文

本文出自《學前教育數位雜誌》
2015年8月號【封面故事】祖孫共學 高齡社會下的新趨勢 八月的最後一天,就是祖父母節。我們特別企劃了「祖孫共學」專題,除了整理國內外的祖孫研究與實務,也將引導爸媽扮演祖孫間的橋梁,向阿公阿媽挖寶、傳承寶貴的生活智慧。阿公阿媽是孩子學習悅納老人的第一位導師,如果阿公阿媽和孫子女間能有良好的互動,孩子可以從長輩身上瞭解老化是必然的歷程,也會把敬老內化成一種行為,更進而藉由長者這座寶庫,累積自己的能力。
|